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4-23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1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2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3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4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5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6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7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8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9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10

《历史-部编版-一轮复习-22版: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2.91 MB,总共有80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80页
  • 2.91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INNOVATIVEDESIGN第十七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交通与社会变迁线索1 古今交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铺设道路,开凿运河,发明和改进车、船和飞机,不断拓展陆上、水上和空中的路线,加快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线索2 交通发展影响社会生活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世界逐渐成为联系密切的整体。二、医疗与公共卫生线索1 医学的发展疫病客观上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方式与治疗手段。明清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线索2 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迅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受西方影响,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成果显著。第4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考什么 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练什么 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题型对接目录CONTENTS///////123//////////////课时作业4///////目录明晰命题核点梳理教材主干1学什么///////目录夯基固本·练基础梳理教材主干 明晰命题核点1学什么知识点一 水陆交通的变迁(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陆路交通:人工道路的铺设(1)罗马帝国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2)秦朝:修筑驰道、________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3)汉代: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4)唐代:驿道以________为中心向各方辐射。(5)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________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条条大路通罗马直道长安大都目录2.水路交通:运河开凿(1)古代中国①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②秦朝:开凿的________,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③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④元朝:____________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2)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________________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3)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灵渠洛阳京杭大运河地中海和大西目录(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古代中国①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②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③明代:从1405年到1433年,________七次下西洋,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2)古代世界①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②____________首次横渡地中海。③________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④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郑和腓尼基人维京人目录2.近代对海洋的探索(1)开辟新航路①主要航线a.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____________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b.欧洲人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②影响: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_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2)开通人工运河①1869年,________________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②1914年,________________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麦哲伦船队环球交通网络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目录(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铁路(1)近代西方①1814年,____________改进了蒸汽机车。②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____________。(2)近代中国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建立的第一条实用铁路。②1909年,由________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斯蒂芬森铁路时代詹天佑目录2.海运(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2)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3)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4)19世纪60年代中期,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5)1872年,____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3.陆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不够普及。轮船招商局目录(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目录知识点二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陆路交通(1)汽车①出现:1908年,美国的汽车诞生。②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的典范,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福特T型管理(1)汽车①出现:1908年,美国的汽车诞生。②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的典范,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录(2)高速公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②1988年,上海____________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3)高速铁路①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②20世纪末,中国开始建设高铁。③2008年,________________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④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沪嘉高速京津城际铁路目录2.海路交通(1)航运技术:20世纪,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________、高速化和________等多种趋势。(3)海底隧道:英法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4)中国制造①1978年前,造船业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此后逐渐融入市场。②1982年,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③2018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份额均超过40%。专业化自动化目录(二)航空的发展1.世界(1)1903年12月,美国____________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2)1914年,美国开通从________到洛杉矶的航线,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3)________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4)20世纪上半期,飞机的材质变成金属,技术进步让飞机提升了速度、载量和航距。(5)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莱特兄弟旧金山1919目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空发展(1)1950年,________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中苏目录(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________”。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地球村目录1.人类自旧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狩猎野马,并在新石器时代实现了对马的驯化。(摘自教材P67)马和马车在古代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提示 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2.《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摘自教材P67)材料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提示 秦朝驰道的范围。目录3.《汉书·贾山传》记载:“(秦)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摘自教材P67)材料主要体现了秦驰道的建设规范和质量要求,其目的是什么?提示 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4.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摘自教材P69)从材料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 宋朝造船业水平提高;宋朝对外贸易相对发达。目录5.阅读图片“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轨上”。(见教材P70)从图中你能获取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提示 中国修建铁路技术的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目录6.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中的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摘自教材P73)中国能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强大。7.阅读图片“1908年生产的福特T型汽车”。(摘自教材P73)它的诞生有何意义?提示 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录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上海、沈阳修建地铁。(摘自教材P77)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哪里建成?提示 北京。9.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摘自教材P77)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提示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10.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虽然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最终在2006年全线开通。(摘自教材P78)修建青藏铁路有何意义?提示 铁路贯穿西藏和青海,跨越青藏高原,极具战略意义;有利于改变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目录1.重要观点——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想一想 中国古代城市交通的特点有哪些?提示 以步行、畜力车为主;驿站、驿铺繁密。目录2.学术观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00—1800年的确是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等,也促进了全球贸易。想一想 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 促进了文化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活跃了世界的金融体系。目录3.重要观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想一想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提示 促进了英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海外贸易;使英国的铁路和航运占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录4.重要概念——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想一想 高速公路有什么利与弊?提示 其优势包括:提高行车速度、增强通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节约土地资源等。其缺陷包括:造价昂贵、影响环境、工期较长、事故严重、运力局限等。目录考什么核心素养提升命题角度解读2///////目录选准角度·提能力命题角度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2考什么考向水陆交通的变迁角度1 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世界古代和近代交通的发展[命题探究]史料一 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等目录提示 秦帝国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帝国与对外侵略联系紧密;秦帝国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帝国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帝国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目录史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187021010593821880372169175165189061722433134919007602844026020目录提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目录[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全面认识大运河开通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政治上,是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②经济上,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从南方转运,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选择。③军事上,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军需物资。④从个人因素上看,开凿运河与隋炀帝的享乐思想有直接联系。(2)影响①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②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目录史论归纳史论 世界古代、近代交通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最早的交通工具——筏和独木舟,以后逐渐出现了车。(2)商朝掌握了木板造船技术,汉朝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古代腓尼基人曾以造船和航海而著称于世。(3)14世纪以后,出现了以风力为动力的远程三桅帆船。这一时期,水上运输同陆上运输工具相比处于优势地位,因而称为“水运阶段”。(4)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蒸汽机相继用于船舶和火车上。由于动力的改变,交通运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人类步入铁路时代。目录角度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的交通运输[命题探究]史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修了多条大道。隋唐两代水陆交通都很发达。辽宋夏金时期的主要陆上运输工具是名目繁多的各种车辆,造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元朝继续开挖运河。京杭运河全线通航。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后,明朝实行了海禁,清朝延续,航海事业衰落。——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等整理目录提示 基本特征:以陆路为主,陆路、河道、海路并举但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工具较发达;交通技术一度领先世界;航海事业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影响: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等。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影响。目录史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以内河航运最为突出①。截止到1893年,中国籍轮船133艘;到1911年时,中外内河轮船共有68艘,中方船只占总数的91%②,形成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目录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说明中国近代交通以内河航运为主。②说明近代中国积极发展轮船运输。   提示 同:都注重内河航运;交通运输工具都备受关注。异:古代中国在道路交通和运输工具方面以传统方式为主,近代中国充分运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轮船等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倡导引进西方近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思考 (2)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交通变革的因素。目录[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近代交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2)弊: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其对中国的掠夺;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安全等问题。目录史论归纳史论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1)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目录考向交通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角度1 从“全球”角度认识交通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命题探究]史料 英国已形成由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共汽车、轮渡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城市交通体系。目前,伦敦已有地铁运营线路12条、275个车站,总里程408公里①,高峰期地铁运营车辆525辆,每天客运量约380万人次。目前伦敦市共有公共汽车、电车线路700余条,市区公交专用道里程280公里②,1.7万个公共汽车站,6800多辆营运车辆,日均客流约600万人次,公共汽车、电车运营企业9家。——《英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目录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说明伦敦地铁的发展状况。②说明伦敦公共汽、电车的运营情况。   目录提示 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交通拥堵等负面影响。思考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录[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家国情怀——英国城市交通给我国的启示(1)完善公交运营管理制度,引入适当竞争机制。(2)重视价格杠杆作用,科学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严格考核评价制度。(4)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5)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目录史论归纳史论 现代交通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影响(1)利①使人群的流动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②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③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对时间的精准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④推动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⑤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2)弊: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沿线附近的居民的影响;运输扬尘对大气的影响;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水和土壤资源造成污染等。目录角度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交通运输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命题探究]史料 改革开放前有人这样描述某地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①,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改革开放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②。目录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说明改革开放前某地的交通困难。②说明改革开放后某地交通发生较大的变化。   提示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农产品外销创造了便利。思考 史料反映了中国交通发展带来的什么影响?目录[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历史解释——中国交通发展的负面影响(1)大量的能源消耗,引发资源枯竭。(2)公路越修越多造成耕地愈发减少。(3)人们人为地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频发。(4)毁坏生态环境。目录史论归纳史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发展的影响(1)方便人们出行和物品运输,缩短人流和物流时间。(2)促进经济发展①高效完备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变了沿线各地区、城市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间的发展。②拉近了各城市以及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技术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③为开发自然资源提供了可靠、廉价的运输保证,进而促进了各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3)对医疗卫生、娱乐文化活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录练什么热考题型对接高考内容衍生3///////目录随堂演练·拿高分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题型对接3练什么01020304051.(题型:比较类)早在迪亚士和哥伦布远航的半个多世纪之前,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到达东非沿海的很多地方,郑和船队的规模、船只的吨位远远超过迪亚士或哥伦布的船队,航海技术也毫不逊色。然而,郑和的远洋航行却未能产生与新航路开辟相似的影响,导致中西远航影响不同的根源是(  )A.中国和西方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存在差异B.中国和西方在远航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差异C.中国和西方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存在差异D.中国和西方在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D///////目录随堂演练·拿高分高考内容衍生 热考题型对接3练什么0102030405解析 明朝时期中国远航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小农经济模式,封闭性较强,西方航海家远航是出于经济目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中西方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航海指导思想不同、影响不同,D项正确。目录01020304052.(题型:说明类)明代专业的水陆行程书籍已普遍出现,《一统路程图记》一书中绘制了北京、南京及各省的重要地名与重要交通路线,并附录山川险要、著名物产、治安好坏等。商贾外出时检索路引目录,查找相关地名,便知行程里距和沿途情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休闲旅游之风盛行B.国内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C.社会服务体系完善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解析 由材料可知,水陆行程书籍的出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水陆行程书籍应运而生,为商人进行长途贩运提供了参考,故B项正确。B目录01020304053.(题型:反映类)《上海洋场竹枝词》中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半殖民地色彩C解析 根据材料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反映了交通工具的发展促使人们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故选C项。目录01020304054.(题型:理解类)“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讯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A解析 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目录01020304055.(题型:原因类)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交通里程统计表B解析 材料中表格体现出1957年和1952年的交通里程对比,说明是“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项正确;A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和材料中信息不符合;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千米)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千米)1957年29862250000比1952年增长22%1倍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实施C.苏联的技术援助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目录课时作业4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C解析 由材料“大运河线路……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可知,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与发展,促成古代政治中心向北方的转移,而经济重心向江南转移,故C项符合题意。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2.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南北经贸发展B.海外贸易兴盛C.经济重心南移D.海防建设加强解析 史料强调宋代船只结构强化和造船场的南移,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故选B项。B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3.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  )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C解析 据材料“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影响力,故选C项。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4.有学者认为,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了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这说明(  )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C解析 材料“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铁路的修建,故选C项。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5.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凿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A.运河交通的优势B.煤炭市场需求增大C.工业革命的发展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C解析 由时间1761年和1830年以及工业革命的交通需要可知,工业革命与运河开凿热有密切联系,故C项正确。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6.下图是“明清高产作物分布图”。由此可以推断(  )D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丝绸之路物种交流与其他交流的比较,排除C项。A.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C.海上丝绸之路以物种交流为主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联系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7.(2020·湖南邵阳综合模拟)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  )B解析 从表格反映的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对外借款有较大部分用于铁路建设,故选B项。 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28.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13.3%2.2亿元;37%A.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B.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C.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8.(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研)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1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  )A.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B.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C.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D解析 由材料“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时间有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故选D项。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9.(2020·湖北咸宁模拟)下图所示为1870—1910年的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力系统较为先进的汽船逐渐成为重要的航运工具,说明这一时期水上交通工具逐步实现变革,故选C项。A.世界贸易额获得巨大增长B.航运费用大幅度下降C.水上交通工具逐步实现变革D.世界呈现多中心格局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0.(2020·陕西榆林模拟)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C解析 从材料“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采用了规模化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1.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09—1949年,我国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学习军事航空和飞机制造技术,他们学成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这说明(  )A.留学生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B.航空救国是所有知识分子的理想C.中国航空工业近代化起步比较晚D.近代中国的航空工业技术力量雄厚A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留学生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来看,说明留学生是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故选A项。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2.下面1960—1975年苏联运输干线增长情况数据。反映了(  )A解析 解读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会总产值和运载量每增长1%,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与以前相比呈下降趋势,这反映了运输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时间社会总产值增长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运载量增长运输干线长度增长率1960—1970年1%0.8%1%0.85%1971—1975年1%0.79%1%0.66%A.运输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运输干线长度呈减少趋势C.农、重、轻各产业发展不平衡D.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微弱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各国民用机场星罗棋布分布,把人们带入星空时代。这从本质上体现出(  )A.飞机出现适应了社会经济和生活需要B.窄体客机脱离时代要求已被淘汰C.飞机制造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D.飞机已成为人们的第一出行方式A解析 通过“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各国民用机场星罗棋布分布,把人们带入星空时代”可知飞机出现适应了社会经济和生活需要,因此A项正确。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4.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1996年货运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所占的百分比示意图。(注:周转量=运量×运距)B解析 水运速度慢,以货运为主,航空运费高,以客运为主;在我国货物一直以铁路、水运为主,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中长途运输宜选择铁路。故选B项。按W、X、Y、Z顺序分别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D.公路、水运、铁路、民航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时期京杭运河变迁春秋战国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隋朝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元朝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明清时期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材料二 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摘编自《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并分析英国运河衰落的原因。答案 (1)特点:开始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间长,沟通水域多,运输量大,近代被铁路运输所取代。历史意义: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以及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相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修建,运河的修建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沿河地区城市的崛起,其衰落都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衰落的原因:工业革命发展,铁路运输兴起。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6.(2020·河南平顶山第三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詹天佑1872年作为我国首批幼童赴美国留学,面对中国铁路的落后,詹天佑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专习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回国……甲午海战前清政府基本上不允许铁路的修建,甲午战败后被迫向列强出让厂权、路权等。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各地掀起了商民自办铁路的热潮……张家口自古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必由之路,为兵家要塞,其军事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当时由于控制关内外铁路余利的英国企图乘机攫取承建权,俄国又一向把长城以外视为自己禁脔,岂容英人染指!英国和俄国全力争抢京张铁路的筑路权。1905年,为摆脱英俄两国的纠缠,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经过4年奋战,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摘编自张敏《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等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材料二 2019年12月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其采用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首条自动驾驶的高铁。京张高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3万公里飙升至2019年的13.9万公里。这40年中国铁路业自身也在不断变化,如1986年试行铁路行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1年铁路开始征收每吨公里2厘的建设基金,1993年,国务院批复广州铁路局组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6年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2017中国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控股高铁——杭绍台高铁PPP项目产生,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改制成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中国铁路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国铁路多个项目在海外积极推进,“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在全球市场彰显着大国力量。——摘编自胡希捷、赵旭峰《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等1213140708091011010203040506目录15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铁路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 (1)背景: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资本输出,争夺筑路权;清末新政推动我国自办铁路热潮的出现;京张铁路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等。(2)变化:由发展缓慢到迅速发展,铁路里程大大增加;由依赖西方技术到自主创新;由被动发展到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由被列强控制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市场需求的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THANKS本节内容结束INNOVATIVEDESIGN
返回首页
X